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93篇
综合类   857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硫酸改性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铬(Ⅵ)为5mg/L地下水,最佳条件为:pH=2,液固比10000:3,25℃下反应3h。处理后水样铬(VI)浓度0.03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在不改变原水pH条件下,增加粉煤灰用量,水样中铬(VI)浓度也可由5mg/L降至0.05mg/L。同时,吸附剂对铬(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  相似文献   
12.
丽江盆地地表-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丽江盆地-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束河河水及流域内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以Ca2+和HCO3-为主,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54.8%和92.4%;不同季节河水的离子浓度差别较大,季风期离子浓度仅为西风期离子浓度的80%左右,表明季风期丰沛的大气降水输入对河水离子特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河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盆地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河水和地下水的无机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离子含量递增的规律.碳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季风期降水对水体的离子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人类聚居区部分天然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适时监测资料,对塔里木河下游2006年11月第11次输水停止后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塔里木河下游上段地下水埋深自2007年3月~2009年9月呈增加变化,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以增加变化为主;中段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主要离子的含量以下降变化为主要特征;下段地下水埋深从2008年8月起呈减小变化趋势,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各断面距离输水河道远处,地下水埋深变化首先与断面距离水源地大西海子水库的远近有关,距离大西海子水库较近的英苏断面在输水间歇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喀尔达伊断面地下水埋深在输水间歇以增加变化为主;阿拉干和考干断面地下水埋深在2008年8月以后才开始受到输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则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某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预测及控制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其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填埋场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填埋场防渗层发生渗漏后,渗滤液中Cr6+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以及地面硬化、防渗墙和排水沟3种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羽阻隔效果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r6+随地下水流方向运移形成污染羽,10 a后污染羽到达水塘边界,运移距离约为1 450 m,但随后10~20 a之间污染羽扩散范围没有明显扩大;地表硬化后,20 a内污染羽未扩散至水塘边界;防渗墙设置到上层含水层底部时,监测井Cr6+浓度高于未设置防渗墙时浓度,设置到下层含水层底部时,Cr6+浓度与设置于上层含水层时监测结果相反;排水沟日排水量达到2 642 m3时能有效控制污染羽扩散,20 a后污染羽尚未污染监测井;地表硬化与排水沟组合控制污染物扩散,效果最佳,同时排水沟日排水量可减少为1 878 m3.因此,当填埋场发生渗漏时,建议采用设置排水沟与周边地表硬化组合的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还原-ZPF催化氧化降解2,4-DNT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实验室制备的α-FeOOH柱撑人造沸石(zeotileartificial pillared byα-FeOOH,ZPF)为催化剂,并利用FTIR与XRD技术进行表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其催化H2O2氧化去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效能,对比分析不同pH条件下Fe0还原、ZPF催化...  相似文献   
16.
金佛山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伍坤宇  王鹏  沈立成  肖琼 《环境科学》2011,32(11):3247-3254
根据1976~1977年、2004~2006年和2009年金佛山地区23处地下水排泄点水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采用地球化学、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区内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分析了硝态氮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0.72~2.00 mg.L-1,正异常下限为3.20 mg.L-1;2004~2006年和2009年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地下水硝态氮平均质量浓度为:2.08、2.67、2.59和3.92 mg.L-1;保护区外为:39.08、25.46、17.99和13.73mg.L-1;平均超标率(标准规定NO 3--N≤10 mg.L-1)为:451.64%、478.61%、331.85%和145.67%;最高浓度为:157.58、118.04、63.82和46.18 mg.L-1;最大超标率为:1 475.81%、1 080.39%、538.20%和361.78%.插值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地下水中硝态氮高值中心随时间而变化,低值区沿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分布.当地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水环境和生物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法对沈阳市各类水环境和生物样品中全氟化合物(PFCs)进行测定,研究了PFCs的河流分布及季节分布特征.同时,对通过饮用水及家禽和鱼摄入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各类水环境样品中总PFCs浓度范围为nd~6.01ng·L-1,平均浓度为5.23ng·L-1.PFOS和PFOA是沈阳地区所有水环境样品中最主要的PFCs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为nd~2.83ng·L-1和nd~5.71ng·L-1,平均浓度分别为1.11和2.13ng·L-1.细河的PFOS含量最高,约为浑河PFOS含量的2倍,蒲河PFOS含量的3倍.一些PFCs化合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其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PFOS与PFOA之间无相关关系,由此推断沈阳水体中二者具有不同来源.浑河流经沈阳市时,PFOS和PFOA浓度升高.流经沈阳市区后,PFOS和全氟己烷磺酸钾(PFHxS)浓度明显升高.细河中PFHxS也有检出,表明沈阳市是周边水体中PFOS及PFHxS的主要污染来源.丰水期地表水中PFOS和PFOA浓度与枯水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丰水期水中PFCs组成更为丰富,出现了大量全氟庚酸(PFHpA).沈阳地区自来水中PFOS和PFOA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39和0.85ng·L-1,最高浓度分别为1.16和2.55ng·L-1,均低于美国饮用水健康参考值.沈阳生物样品中PFOS和全氟十一酸(PFUnDA)是最普遍的化合物.总PFCs平均含量在鱼样品中为6.59ng.g-1(以干重计),鸡和鸭血清样品中分别为1.65和0.69ng·mL-1,鸡和鸭肝脏样品中分别为0.41和1.68ng.g-1(以干重计),与文献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如忠  钱家忠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2):2430-2438
针对河流-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模糊性、不精确性及随机不确定性,采用梯形模糊数描述和表征河流水文、水质及水文地质参数,构建了集成地下水渗流补给与内源释放耦合影响的一维河流水质模糊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就地下水渗流补给与内源释放的可能组合,设置5种情景,分别进行水质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实例研究表明,对地下水渗流补给与内源释放耦合作用下的河流水质衰减变化规律,梯形模糊数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铁系材料与反硝化细菌复合去除地下水硝酸盐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不同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纳米Fe/Ni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粒子,并将其与反硝化细菌复合应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研究中.分别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系材料与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去除硝酸盐氮的反应速率及对脱氮产物生成的影响.同时,从核糖核酸(RNA)水平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系材料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Ni复合体系脱氮速率最快,6d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到100%,最终产物主要为氨氮,占体系总氮的69%;而纳米Fe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复合体系9d可将硝酸盐氮100%去除,氨氮的转化率分别为52%和16%.另外,从反应前后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的变化情况看,纳米Fe/Ni复合体系、纳米Fe复合体系和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复合体系的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分别降低了93%、40%和34%,可见3种纳米铁系材料对反硝化细菌毒性大小顺序为:纳米Fe/Ni纳米Fe油酸钠包覆型纳米Fe.  相似文献   
20.
以太平洋附近3.2 km2的区域为调查对象。首先,通过区域内的19口地质调查井,确认了含水层由透水性不同的多层土质构成,含水层以下的不透水层总体上从海岸开始呈逐渐隆起的山丘状。其次,通过测量距海岸不同距离的10口井水铅直方向电导率,确认了咸淡水混合区域特征点和地下水面伴随着潮汐的波动而变化的规律。即,在同一位置不同季节,其变化的特征不同;同一季节不同位置的调查井,因所处位置的地质构造及与海岸、感潮河流距离的不同,其变化特征也不同,这与迄今为止的众多研究结果不同。此外,通过分布于区域内的36个电法探测点的探查和井水铅直方向电导率的调查认为,海水入侵虽然受到感潮河流的一定影响,但从整个调查区域来看海水仍以"楔状"向着内陆入侵。同时,针对调查区域的不透水层的特征建立的数理模型对以上的部分调查结果给出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